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新闻分类

我国连续玄武岩纤维产业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纤维研究

我国连续玄武岩纤维产业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12-11-24 作者: 点击:

我国连续玄武岩纤维产业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胡显奇

(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  322118)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连续玄武岩纤维产业八大特征和四大技术瓶颈的简要分析,重点揭示了该新材料产业“绿色资源、高端创新”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创新地提出了CBF是绿色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创新材料的观点;阐述了它是关乎国家国防安全战略和促进国民经济升级换代的重要的基础材料;提出了该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对我国后“十二五”发展纲要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连续玄武岩纤维  产业特征  可持续发展

 

The Characterist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Basalt Fiber Industry in China

Xianqi Hu

(Zhejiang GBF Basalt Fiber Co., LTD.  322118)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e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four technology bottle-necks of continuous basalt fiber industry in China, and proclaims the “green resource, high-end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is new material industry. The author innovatively put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CBF is a green industry and is a strategic creative new material in China, and expounded that CBF is an important basic material for national defense security strategy and promotes the upgrading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Finally, the author present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and the twelfth “Five-year”plan in China.

 

Key Word: Continuous basalt fiber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将我国连续玄武岩纤维(Continuous Basalt Fiber 简称CBF)这一绿色产业与其它高

技术纤维产业仔细去做一番对照和分析,不难发现其具有八大鲜明的产业特征:原料的充沛性、工艺的简洁性、性能的综合性、技术的高难性、替代的差异性、环境的友好性、产权的自主性、发展的持续性等。CBF是关乎我国国防安全战略和促进国民经济升级换代的重要的基础材料,符合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产业革命的方向。

我国CBF产业处于发展机遇期。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连续玄武岩纤维”。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CBF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有必要认真吸取我国高技术纤维产业发展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前瞻性地理性分析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一、        CBF产业的八大特征

1.1原料的充沛性

我国和俄罗斯、乌克兰一样,生产CBF的唯一原料来自于火山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O、Fe2O3、CaO、MgO、Na2O、K2O、TiO2等氧化物陶瓷,其中,SiO2、Al2O3占70%以上,FeO、Fe2O3占9%~15%左右,其余绝大部分为碱性氧化物。2000多万年以前,我国就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虽然不是所有的火山岩都是能生产CBF的,能用的很少,但是与俄罗斯、美国、韩国、冰岛、日本等国相比,我国东、南、西、北、中等地域拥有可生产CBF的火山岩储量极其丰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资源优势。目前,国内有10多家CBF的生产厂家,一般都是从高速公路用的玄武岩铺路石中筛选的。原料来源的充沛性,带来了CBF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稳定基础。同时,对火山岩资源是一个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

1.2工艺的简洁性

    CBF的生产工艺路线既短又很简洁:“投料→熔化→拉丝”。期间没有化学反应的生产过程,很环保。这与其它高技术纤维和人工配料生产玻璃纤维相比,工艺的简洁性是非常显著的特点。工艺路线短表明生产能耗少。规模生产后CBF的单位能耗为每公斤耗电3~4度左右。因此,在所有的高技术纤维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CBF的生产能耗是最低的。

1.3性能的综合性

    CBF与其他高技术纤维相比,其性能“短板”最小,以“综合性”见长(附表1)。在其他高技术纤维中总有某一种性能要高过CBF,但是将许多优异的性能集中在一种纤维中,CBF是最具代表性的。譬如:CBF既耐高温(700℃)也耐低温(-269℃),既耐酸也耐碱,高强高模,电绝缘比玻璃数量高出一个数量级,抗蠕变性能高,表面呈极性等等。

1.4技术的高难性

CBF的工艺虽然简洁,但是其生产技术难度很大。它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CBF产业技术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全球对高技术纤维形成垄断优势的日本,虽然早在2002年日本丰田就与乌克兰有关方面建立了合资企业,并控制了该企业60%的股权,但是,目前在日本本土并没有CBF的生产。因此,我国的CBF产业与其他高技术纤维产业相比没有国外技术的借鉴性。第二,以纯天然火山岩为唯一工业原料进行生产,并采用低碳技术,其难度是具有革命性和世界先进性的。第三、CBF产业方兴未艾,许多技术需要系统创新。

因此,从技术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说,CBF产业技术是一座研发的“富矿”,要研究的课题很多,难度也很大。目前,技术的高难性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玄武岩熔体固有的特性调控难度大。玄武岩熔体具有“熔点高、导热性差、易析晶、粘度窄、料性短”等一系列特性。其熔化温度高达15001600℃,成纤温度为1360左右,且熔体温度控制不好一旦进入析晶区域,析晶的速率是玻璃熔体的几十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玻璃纤维的大国,但是国内生产玻璃纤维的“巨头”们即便是要开发CBF,也同样要面对这一些高难度问题。二是玄武岩的成分如何均匀受控难度大。玄武岩是由火山爆发时岩浆冲出气球表面冷凝而成的火成岩,其氧化物陶瓷的多种化学成分是自然配制而成的,且不同地区的玄武岩化学成分和矿物相都不同,尽管通过选矿,可以将每一种化学成分配比筛选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值内,但是每一批玄武岩矿石的差异值是客观存在的,其差异值越大,纤维性能的离散度(CV值)也越大。三是CBF产业原始创新课题多。国外可供借鉴的成熟技术很少,因而也谈不上国外技术的引进。这一点与我国玻璃纤维的发展历史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玻璃纤维产业的池窑技术首先是于90年代初通过引进日东纺池窑技术后,才有了国内玻璃纤维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一系列创新。目前,国内外CBF的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市场的应用研究,或是规模生产的工艺技术及装备等方面都有很多的技术瓶颈需要攻克。因此,对我国CBF产业来说,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

1.5替代的差异性

    CBF由于性价比较高、综合性能好、对传统材料的替代性很强、替代的范围也很广。尽管如此,哪一种纤维也不能包打天下,都必须从细分市场入手,实施差异性的营销策略。材料科学是应用科学。从我国近10年来的CBF的应用实践看,CBF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在所有的高技术纤维中它有一系列“与众不同”独特性能,今后的市场容量如同玻璃纤维一样庞大。CBF的生产和营销企业必将从CBF自身性能的独特优势出发,实施差异性的营销策略,寻找量大面广的应用领域进行市场切入和突破,市场导入产品先易后难,首先会由低端、中端产品开始,然后逐步向高端产品市场推广。目前,该产业首先在交通基础设施用的路用纤维、建材领域首先开展推广应用,然后再通过CBF纤维增强树脂基的耐高温复合材料向汽车船舶制造、电力电缆、消防、国防军工领域等领域推进就基本遵循了这一发展规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CBF发展历史较短,产业尚属于初级阶段,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研究的成果还不多,CBF的许多特性和更多的应用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因此,与在国外发展历史较长的碳纤维、芳纶等高技术纤维产业相比,由于CBF太新、发展历史太短,产业推进速度太慢,CBF市场应用研究的任务更重。CBF要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领域都要有一个较长的应用研究过程和市场的检验过程,这从客观上延长了这一新材料替代传统材料的周期。从这个角度上讲,CBF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新材料产业。从事CBF产业的投资者对其投资的风险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1.6环境的友好性

    CBF产业是绿色产业。CBF是典型的纯天然火山岩纤维,原料取自于天然的玄武岩矿石,其环境的友好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生产玻璃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氧化铝和叶蜡石、石灰石、白云石、硼酸纯碱、芒硝、萤石等,这些原料熔融时有多相反应过程,因此,玻璃纤维生产的污染比较大。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采用了世界上独特的全电熔炉技术,熔化玄武岩矿石时不烧天然气,碳排放为零,进一步推动了CBF的清洁生产技术。世界汽车等领域的制造,已经将废旧材料回收的环保性和是否可循环利用当作材料先进性的重要评价指标。这也是CBF产业成长发展潜力大的主要理由之一。

1.7产权的自主性

    由于前苏联在研究开发CBF中已经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因此,CBF熔融拉丝技术方面的发明zhuanli很少,许多生产技术已经失去了新颖性和创新性。有关CBF产业的发明zhuanli,大多集中在生产装备和产品应用技术方面。我国从2002年开始将“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列入国家863计划,2005年7月通过该课题研究成果的验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国家有关部门都曾下达了多个产业化计划和科研计划。例如:“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下达多个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计划;我国颁布和实施了多个有关CBF的国家标准;“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又下达了CBF产业关键技术研究的国家支撑课题。因此,我国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对CBF产业予以了高度的重视,有利地推动了我国CBF产业的自主创新。近10年来我国CBF产业积累了很多自主知识产权,初步构成了支撑我国CBF产业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基本框架。

1.8发展的持续性

    综上所述的产业特征,CBF产业是代表绿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顺应了“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符合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我国面临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发展CBF绿色产业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并可以彰显我国为人类作出绿色贡献的大国责任。

 

  表1:CBF与其它纤维力学指标的对比

纤维类型

密 度

(g/cm3)

抗拉强度

(MPa)

弹性模量

(GPa)

断后伸长率

(%)

最高工作

温度(℃)

CBF

2.63

3800~4840

91~110

3.1

-269~650

E-玻璃纤维

2.54

3100~3800

72.5~75.5

4.7

380

S-玻璃纤维

2.57

4020~4650

83~86

5.3

300

碳纤维

1.78

3500~6000

230~600

1.5~2.0

500

芳纶

1.45

2900~3400

70~140

2.8~3.6

250

 

二、        CBF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制约CBF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是技术瓶颈。从玻璃纤维产业的发展历史看,能否采用池

窑化技术是判断其产业能否大规模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CBF产业亦然。多孔拉丝漏板技术、自动化稳定生产工艺控制技术、浸润剂多样化技术都是与池窑化技术相配套的。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玻璃纤维的生产大国。2011年全国玻璃纤维的产量为279万吨,其中池窑生产的玻璃纤维总量为270万吨,占总产量的96.78 %。目前,我国玻璃纤维产业已经拥有了年产16万吨玻璃纤维的池窑技术和6000孔拉丝漏板技术,多样化的浸润剂技术。现阶段CBF产业的生产技术与玻璃纤维产业相形见绌,“短板”很多,主要有如下技术瓶颈:

2.1拉丝漏板技术瓶颈

目前,我国CBF产业用于成熟稳定生产的最大拉丝漏板是由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研发成功的800孔漏板技术。该公司计划将于2013年至2014年完成1200孔和1600孔漏板技术的研发,并将开展直接无捻粗纱的生产。拉丝漏板技术的研发要重点攻克高温作业下漏板容易变形的问题。

2.2池窑化技术瓶颈

我国目前CBF产业主要有两大类炉型:一是全电熔炉。以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简称GBF)为代表,现在采用的是单模块漏板的电熔炉技术;2013年至2014年计划完成“一个熔炉带四块和六块漏板”的组合炉小池窑技术;该技术为世界首创。二是火焰炉。以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采用的是“一个熔炉带两块漏板”的小组合炉技术;俄罗斯Kameny Vek公司目前已经采用了“一个熔炉带十块漏板”的小池窑技术。说明我国CBF产业的池窑化技术还相当落后,远远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纤维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因此,我国CBF产业要高性能、低成本的玄武岩纤维,就必须根据玄武岩熔体的特点和难点大力开展池窑化技术的研发。池窑化技术研发成功之日,便是CBF产业振兴之时。否则,CBF产业将难以摆脱“低水平、欠稳定、高成本”生产的窘境和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局面。

2.3浸润剂技术瓶颈

   浸润剂的技术是最能体现CBF生产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目前,CBF产业用于纤维表面处理的浸润剂品种比较单调,仅有几十种,大多还是借用了玻璃纤维的浸润剂技术,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而且,CBF生产企业普遍缺乏独立研发浸润剂的研究机构和人才队伍。现阶段,我国CBF产业要重点开展在交通基础设施和建筑领域应用的增强型浸润剂的研发,以及CBF在耐高温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应用的增强型和纺织增强型浸润剂的研发。

2.4原料均化技术瓶颈

玄武岩原料的均化技术是CBF产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创新课题。它将贯穿于CBF产业发展过程的始终。目前,在CBF产业界以纯天然玄武岩矿石是否掺杂改性和配料均化为分界线,大致可分为三大派别:一是“纯天然派”,认为纯天然是CBF最具本质魅力的特征;二是“人工配料派”,认为纯天然玄武岩矿石化学成分波动大,应按照玻璃纤维人工配料的原理和方法,实施人工配料,将每批生产原料的成分应精确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三是“掺杂改性派”,认为以纯天然玄武岩矿石原料为主,根据CBF性能的择优取向,进行掺杂改性。    

笔者的观点是不能一概而论或一刀切,应分类分别对待之。一是“纯天然法”;即对于以短切玄武岩纤维为产品形态的低端产品,宜用纯天然玄武岩矿石的粒料直接熔融拉丝生产即可,我们可以将其简洁明了的生产方式概括为“纯天然法”。不过,采用“纯天然法”生产关键在于选矿,即要根据产品性能的需要优化筛选相应的玄武岩矿石。二是“掺杂法”;即对于纤维性能需要择优取向的,譬如对于耐碱CBF、耐高温CBF、高强高模CBF的,选用相应的单组分矿物料或择优取向的玄武岩矿石对纯玄武岩原料进行适量的掺杂改性。采用“掺杂法”要注意少量掺杂和用粉料均化。三是“配料法”;即借鉴玻璃纤维人工配料的原理,将不同类CBF的原料成分标准化,按标准值调配,可选用多种择优取向的纯天然玄武岩,依照标准值“少啥加啥”和“以纯对纯”调制;当然也可选用单组分矿物料调配,但是笔者不倾向用大量的其它矿物料配料,因为这会让CBF东效施颦变得“不伦不类”,导致其性能与相应的玻璃纤维比较没有多大差异性而毫无市场竞争力。今后的CBF会按B1、B2、B3、B4、B5代码分类出多品种的CBF。

 

三、        CBF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我国CBF产业发展面临战略机遇期

首先,发展CBF产业就是发展新资源经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资源角度看,我国可以用于拉制CBF的火山岩储量极其丰富。CBF产业是绿色资源、高端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着新资源经济的发展方向。我国人均资源贫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制造大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因此,开发利用环境友好的新资源无疑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CBF是典型的绿色新材料,顺应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符合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我国应成为世界绿色产业的引领者。从材料作用看, CBF是关乎国家安全战略和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升级换代的重要的基础材料。

   其次,CBF是战略性的创新材料。所谓战略性:战略性是指涉及国家全局的、举足轻重的,不是局部的,也不是地区性的,更不是少数企业的事情。战略性创新材料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一是关乎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及促进作用的新材料;二是制造该新材料的技术自主可控;三是该新材料的创新代表世界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四是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五是原料来源于本国自给且充沛不受外国控制。因此,CBF无疑是战略性的创新材料。

   再是,我国可抢占CBF产业发展的技术高地。从竞争态势上看,CBF是我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且可以做大做强的新型高技术纤维,可以预见C, BF将是所有新型高技术纤维中发展量最大的纤维品种。这是由CBF的性价比较高,它属于基础材料决定的。CBF的中、低、高端产品都可分别寻找到庞大的市场应用领域。由于CBF技术的发源国乌克兰、俄罗斯受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CBF技术的研发力度太小,CBF产业发展非常缓慢。因此,这给我国CBF产业赶超国外提供了极好的战略机遇和发展空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亚洲、美洲、欧洲一些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国家正在掀起对CBF产业的热潮。尽管我国CBF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目前,许多技术领先于国外,只要战略规划和实施重点得当,我国完全有可能成为CBF产业的大国和强国。随着CBF产业的快速发展,CBF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促进作用将日益显示出来。

 

3.2发挥国家在高技术纤维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政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更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和突破战略性技术方面,政府责无旁贷[1] 。我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国家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在高技术纤维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领导和引导角色。

新材料是技术创新的先导、基础和支撑,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每一个科技经济实力发达的国家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都是不遗余力的。高技术纤维是新材料的“皇冠”。由于材料形态纤细、性能优异、要求离散度小,产品多样,应用面广、产业链长。因此,每一种高技术纤维都是一个技术创新的系统工程,都是镶嵌在新材料皇冠上的“明珠”,她是绚丽的,“高贵”的、需要精雕细琢的。简而言之,高技术纤维是一个“烧钱”的事业,是要长期(10年以上,乃至数十年)用钱烧出来的。

鉴于高新技术纤维在新材料产业中创新难度大、研发资金投入多、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作用贡献大的特点,政府应对高技术纤维产业的发展发挥引导作用,现阶段建议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对CBF产业予以重点规划和支持。我国要对代表新资源绿色经济的连续玄武岩纤维予以重点规划和倾斜支持,促进其不断做大做强。要将CBF产业上升到国家发展新资源经济和新型高技术纤维的战略高度,制订前瞻性的战略发展规划,并予以重点布局和支持,使我国的CBF产业真正成为引领世界新资源经济发展的21世纪高新技术纤维的代表性产业。

二是设立专项、持续扶持。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牵头单独设立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专项、科研专项及技改专项和新材料推广专项。选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专项支持,并建立严格的评估验收标准及机制,以引导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这种专项的支持方式,只要连续坚持几个五年计划,必有成效。

三是制订和落实有关重点政策。我国要有重点地制订和落实鼓励高新技术纤维企业创新投入的有关政策,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对高新技术纤维企业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对应用节能减排等社会效益明显的创新产品和技术,给予适当补贴和减免税[2]。对经过应用研究和试验证明,确实对国民经济有关领域和节能减排有显著推动和促进作用,并带来显著社会效益的高技术纤维材料,实施政府财政补贴。例如对玄武岩纤维保温板这样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既保温节能又防火阻燃的绿色建材等产品,按每平方米直接对用户予以财政补贴,以鼓励新材料加快推广应用。

四是设立行业准入规则。对高新技术纤维投资项目设立行业准入规则,避免低水平项目的重复上马和盲目投资,造成“不合格产品”的产能过剩。

五是鼓励技术创新。加强高新技术纤维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调动和保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要加快对高新技术纤维发明zhuanli申请的审查速度;加大对侵权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高新技术纤维标准的制订工作;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下设立各个高新技术纤维的分会,加强高技术纤维行业的自律,提高协会自主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

 

3.3CBF产业的发展关键要靠企业的自主创新

CBF产业与传统工业产业有着完全不同的产业成长规律。CBF是绿色资源、高端创新的崭新产业,由于国内外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外几乎没有现成的成熟的技术可供我们借鉴和引进,其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的研发经费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构成了该产业投资的高风险。因此,我国CBF产业的发展关键要靠企业的自主创新。

首先,要立足于自主技术创新。制约CBF产业的瓶颈和困惑很多,关键是要从技术创新

上突破,要围绕CBF产业的发展目标,着力发展“电熔炉”和“火焰炉”两大类炉型技术,针对制约产业上规模的技术瓶颈,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技术攻关,将技术创新的目标直接指向“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规模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的池窑技术开发,特别是要不断降低CBF的离散度。

其次,要通过产学研结合“联动”的方式加强应用研究。要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在

应用研究的先导作用。首先从CBF自身的独特优势出发,寻找量大面广的应用领域有重点地进行突破,引导并通过市场需求,促进产业上规模。在开展应用研究中各个企业要有所分工和有所侧重,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产品导入市场后“多点开花”。

再是,要积极延伸产业链,提高CBF产品的附加值。CBF产业与其他高科技产业一样,“干小了等于白干、干慢了等于自杀”。  只有在超越传统产业的竞争中杀出“红海”的重围,实施可实现价值创新的“蓝海战略”,才会有CBF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和持续赢利的“春天”。

3.4对我国后十二五CBF产业发展纲要的建议

    后十二五CBF产业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前瞻规划、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引领发展”为产业指导方针,实施“六个坚持”,争做CBF产业的大国。

要坚持以清洁生产技术为重点,继续规模发展纯天然CBF和重点支持我国独创的全电熔炉技术;坚持以纯天然玄武岩原料为主、掺杂改性为辅,鼓励发展中、高端CBF产品;坚持自主技术创新,攻克并应用池窑技术和大漏板拉丝技术;坚持标准创新战略,牵头制订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国际标准;坚持产学研用结合,继续加强应用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坚持绿色资源、高端创新,致力于发展绿色新材料产业,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绿色的新型高技术纤维,为我国成为世界CBF产业的大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后十二五CBF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国家战略规划、重点支持的原则;二是自主技术创新、引导需求的原则;三是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原则;四是开发新资源、延长产业链的原则;五是坚持标准创新、引领产业的原则。

后十二五CBF产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到2020年末,我国连续玄武岩纤维的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CBF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达到3万吨以上;CBF增强混凝土基复合材料达到250万方以上;实现部分替代金属材料和石油衍生品,为我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节能减排提高产业的贡献度;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池窑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电熔炉技术引领世界CBF产业,单池窑年产能达到3000吨以上,拉丝漏板孔数达到2000孔以上;我国CBF应用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我国成为世界CBF产业的第一大国。

 

 

 

 

参考文献:

[1] 、[2] 吕薇,田杰棠 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人民日报 2012年8月31日第18版

 

 

作者简介:

 胡显奇,男、1957年12月出生,浙江省兰溪人,现任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担任“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课题“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2002AA334110)的课题组组长;“十一五”期间负责承担2个国家发改委的CBF产业化计划,并参与了2个国防基础课题的研发;“十二五”期间负责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支撑课题“玄武岩纤维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工艺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并承担和参与了2个国防应用课题的研究,是我国连续玄武岩纤维产业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

About the author:

Xianqi Hu, male, born on December, 1957 in Lanxi, Zhejiang province; is the director and general manager of Zhejiang GBF Basalt Fiber Co., LTD. Mr. Hu undertook and participated in many national programs, such as the National 863 project of “ Continuous basalt fiber and composite” 2002AA334110during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two CBF industrial program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two basic research projects of State Commission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for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plan. He is taking charge of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of “The key technology and demonstration of scale produce technology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basalt fiber ” and two national defense application project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Mr. Hu is a representative personage of continuous basalt fiber in China.


本文网址:http://www.chinagbf.com/news/422.html

关键词:

最近浏览:

在线客服
二维码

扫一扫 添加微信

分享 一键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